Exclusive
我眼中的仙俠世界

人們說,每一個華人心中,都有一個仙俠夢。我看仙俠劇的角度,可能和大多數粉絲不太一樣。我是以看一個平行世界的歷史的心態,來看仙俠故事的:在我看來,它們是被通俗娛樂化了的,那些仙俠世界的「史記」。但我的觀點可能對,可能錯,畢竟,我只是個小小的博主嘛~

仙俠的淵源

我相信,當下這個時期爆火的仙俠現象,必有原因。

西方文明第一部系統的美學和藝術理論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對後世的文學發展和戲劇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其中提到,藝術是一種「模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用我的理解來說,就是對創世主所造的世界的重塑和再現,當然,不僅僅是我們當下所能感知的物質世界。在我看來,這些仙俠故事中的世界也許就是如此:是對那些曾經存在過的平行世界的文明與生命的重塑與再現,雖然在套路和娛樂和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已經被改造的面目全非了。

我是出戲的粉絲,因為那些三世虐戀的言情劇套路,對我沒太大吸引力。因為套路用多了,觀眾也會疲的。

我也是入戲的粉絲,我會被演員的表演所打動,因為表演是藝術而不是套路。演員在塑造一個角色的時候,需要傾注真實的情感,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對那個世界和人物的理解。一個優秀的演員表演中所展現的真誠與投入,是非常動人的。

我相信這個世界沒有偶然,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邂逅。我們有緣能看到或喜歡一個仙俠故事,也許是因為我們與那個故事有關聯的世界,曾經有過淵源:要麼我們曾是那個世界的過客,要麼我們曾是那個世界的眾生,甚至,可能曾是那個世界的神明。也許,你曾經真的是某個世界的神明,即使你可能把神的存在 ,都當作一種杜撰和虛妄。

仙俠與蒼生大義

這些爆火仙俠劇的相似之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三世虐戀,一個是蒼生大義。三世虐戀是套路,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把故事看完,情感體驗越強烈刺激,大家才會越上頭,越追劇。但蒼生大義,才是那些仙俠故事中最打動我的情節。

《沉香如屑》中的應淵,為了履行身為天界帝君的職責,寧可在漫長的生命中忍受痛苦和遺憾,也要放下對菡萏仙子顏淡的感情。顏淡本來把對應淵的感情看的比性命還重,在夜忘川中徘徊八百年都放不下,卻為了讓歷劫的應淵重返天界完成使命,親手斬斷與他的人間情緣。回天後的應淵,即使那麼想和顏淡相守,卻仍然選擇用自己的元神重塑神族結界,阻絕魔族入侵,守護三界眾生。在極致的雙向奔赴中,這種取捨與犧牲,是很難不讓人動容的。

《蒼蘭訣》中的息蘭神女(小蘭花),在自己所在的仙族和月族對立的時候,沒有敵我門戶之別,仍然願意相信和悲憫被仙族稱為魔頭的月族首領東方青蒼;在仙月兩族對戰的時候,身為神女的慈悲天性讓她寧可犧牲自己,都要兩族子民都救。本來為了和仙族對抗,而斷絕七情修行魔道的東方青蒼,卻因為與小蘭花的朝夕相處,經歷了七情八苦的淬炼,了解了愛與悲憫。在最後關頭,仙族與月族放棄私怨,聯手幫助息蘭神女對抗兇神太歲;東方青蒼沒有使用魔道業火,而是使用了心怀慈悲与大爱的人才能驾驭的,有更大力量的琉璃火。這些情節,比他們生離死別的愛情更讓我觸動。

《長月燼明》中的黎蘇蘇,為了阻止滅世魔神的誕生,回到五百年前找到身為魔胎的凡人澹臺燼,既要放下對他刻骨的恨,也要放下對他銘心的愛,才能完成眾神託付給她的救度眾生的使命。她不惜用性命換他不墮魔道,得入仙門的機緣;他也是一樣,為了逼她斷絕情慾修成真神(只有真神才能殺死魔神),獨自忍受世人和愛人對自己的誤解和怨恨,安排了自己作為魔神的毀滅。仙門中人只看眼前的愛恨,一直認為要殺掉魔胎才是消滅魔神的唯一途徑,把澹臺燼當作眾矢之的;而眾神看的卻是宿命與因果,即使為了守護蒼生而盡數殞落,仍然通過神女黎蘇蘇,安排了一場夢、一滴淚、一縷絲的機緣,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澹臺燼的救贖。戰神冥夜,更是將自己生命中最深的痛苦和遺憾化作了一個重複萬年的般若浮生夢境,讓神女體會成魔的痛苦掙扎,讓魔胎感受神明的無私犧牲。最終將魔胎渡成了真神,改變了滅世的宿命。

這些令人難忘的角色,都曾在自己的世界中,為了守護蒼生而做出過無私犧牲和震撼天地的抉擇。

仙俠與修煉文化

每一個華人心中,都有一個仙俠夢。那些天界的場景,讓人如此嚮往和沈醉,也許是因為我們生命深處的「思鄉」之情。在中國的修煉文化中,一直有天人合一的信仰,認為人的生命其實都是來源於天上,所以人死才會被稱為「歸天」。

但是當代的仙俠故事,展現的是修煉文化嗎?我的回答是Yes and No。

儒釋道是古代中國修煉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哪一門的典籍,都是勸人出世的。無論你是要成為儒家的君子,道家的真人,還是佛家的覺者,都是要把世俗的名利情看淡的。因為修煉文化中認為,人世只是像客棧一樣小住的地方,並不是生命真正的來處。

仙俠故事中的因果,輪迴,慈悲與救贖,確實是修煉文化;但是那些只羨鴛鴦不羨仙,寧可在人間相守也不要天界尊榮的橋段,和修煉文化卻是背道而馳的。「還是做人好啊」,「天界是多麼冰冷寂寞啊」,這感覺更像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自我安慰。如果真的做人那麼好,那為什麼從古到今都有那麼多人想要修仙呢?如果人的生活那麼令天上的人羨慕,那神佛菩薩為什麼不都離位到人間來享福呢?

我經常讀的一本《轉法輪》,讓我對我們身處的世界,對神與人的關係,對文明運化和文化傳承的理解,有了和修煉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你覺得這些觀點有趣,也許你會在《轉法輪》中,得到比我這些觀點更有趣的靈感和啟發。

More from Ariel Tian Tian 雲起時分